三明林木网-景观苗木-花卉盆景
邮箱:59896898@qq.com
手机:
电话:0598-8591900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
建筑是凝固的人类文明史。宏观地看,伟大文明遗留下不朽的建筑,我们才能识别出它的特征;今天的设计师与建筑工作者,正在书写历史,而这也是他们最难得的“特权”。
人们常把关系到长远未来的计划或措施称为“百年大计”。其实对于建筑来说,百年只是转瞬;而对于那些正在身体力行创造建筑的人来说,一想到人生之短暂与文明之悠长,便唯有只争朝夕。
对于木结构而言,它既在中国文明史上写下过浓墨重彩的恢弘,也是今天需要再起风帆、跨越追寻的梦想。
无论哪种形式的木材,都是亲近自然且对人类友善的可再生材料,具有优化人居环境的先天优势。
木材释放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总体来看,如甲醇、戊烷、戊醛、己醛等有害物质,含量很低,即便经过防腐处理,也可合理规避风险;而有益物质,如B-月桂烯、D- 柠檬烯和蒎烯等,则可显著改善人类健康。
从节能环保的角度来讲,木材的优越性更大,它是实现减碳固碳的一个重要建材类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先生在接受《建筑创作》杂志采访时,肯定了木构件作为建筑材料,在精度速度掌控、减碳固碳、自带美感、简化未来室内装修等多方面的优势。
今后的建筑建造的选材、结构选型,以及一些工程性的原理可能都会有一个重要的转型。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要思考可以用什么替代性的材料、结构和构造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木构建筑是今后一个非常重要、值得持续努力的方向。 专访 王建国 《构建中国的现代木结构体系》
即便木结构还处于原材料的阶段,健康气息、优美姿态、简洁效率,便已经体现得淋淋尽致。
古代中国的木建筑,曾经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在宋元明清时期,更是达到建筑技术和标准方面的高峰。宋朝李诚所著的《营造法式》,明清时期的《园冶》《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等著作,将中国木结构从实践到理论都推向世界之巅。
故宫、应县木塔,矗立在华夏大地上,坚守着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往日荣光。斗拱层叠、榫卯穿行、飞檐雄峙,这些既是绝美的物像,更是精巧的技术。
然而又不得不承认,在迅猛发展的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方面,我们的脚步放缓了。
古代中国的木建筑在世界范围内曾独树一帜,而如今很多西方国家的超高层建筑也开始尝试木结构,在技术上已经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 但是我们却一直受到规范、体制上的很多制约。国内现有的木构建筑类型相对比较单调,基本集中在温室、园博园等会展建筑上,以及历史街区改造和一些景观园林小品。但像欧美国家应用木结构比较多的住宅、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这些我们做的很少。 《建筑设计》杂志主编 胡越
因为钢筋混凝土在加工成型、力学性能、耐久性上都更优木材,所以得到了大力发展,再加上要减少森林砍伐,木构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的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我们整理资料时发现,中间大概有 20 年左右中国是没有用木结构来盖房子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建国
从技术方面看,大跨度、高层甚至是超高层的木建筑,代表着行业天花板。这也是木结构突破应用局限,走向“现代化”的方向;同时先进的技术具有向下兼容的能力,能引领整个行业在各个层面的发展。
国际上,新东京国家体育馆、加拿大列治文冬奥会椭圆速滑馆、挪威的MjøsaTower,是先进设计建设技术的代表。
在我国,江苏省园博园内的木拱桥、云南太平湖国际会议中心、四川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是具有很高知名度和技术水准的木结构示范性建筑。
工程木的技术上限,常常取决于重新组合的材料在受力上的均质程度和整体强度,为此,工程设计、实验、强度计算、无损检测和建设工艺需要得到统筹考虑,木结构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等结构进行组合,也是一个大趋势。
与此对应,针对木结构的相关规范,特别是消防规范,也应该要很好地与时俱进。
“认知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动”的商界法则,在木结构的发展道路上也有体现。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看,行政主管层面也要认识到,木结构同样可以做很多大跨度的、高层甚至超高层的建筑,要允许木结构在规范的允许范围内或者说略有一点突破的情况下,获得更广泛的实践,以此来推动相关规范的更新和转型。 公众号:国际创意设计联盟
观念引领、实践突破和规范完备,是创新发展的常见路径,这条道路如果反过来,却会变成规范限制、实践保守和观念落伍。
专注研究木结构发展的多位专家,也曾经从不同角度谈到木结构发展需要的观念构建和文化氛围。
从市场终端需求来看,木结构要得到大众对于绿色生活的接受和认知,必须通过专业化和高品质的产品,来引导人们的消费理念。 王怡洁 木结构建筑大有可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 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越 来越重视,以及国 家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大力提倡,为我国高层木结 建筑迎来发展契机。 杨学冰 国家标准 《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简介及中国多高层木结构发展趋势通过重新思考建筑与健康的关系,融入自然材料——木材,将原本冰冷的建筑物变成健康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木结构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正涌现出一大批融合东方文化和美学的优秀项目。木材的温暖以及贴近自然的美可以为人类的居所、工作环境、学习环境提供积极的身心引导,为健康建筑的发展做出不可或缺的贡献。 谢南希 健康建筑 ——木材回归自然健康之路
有着几千年木结构建筑文化和技艺沉淀的中国,不光要继承传统木结构建筑技术和美学表现上的精髓,还应结合现代建筑美学予以创新。 王 亮董力玮 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美学表现研究
在木结构发展方面走到前列的国家,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木材对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
法国媒体《费加罗报》发表文章《探秘木质摩天楼的国度(Aux pays des gratte-ciel en bois)》,其中谈到,木结构发展的真正障碍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文化。在我们集体记忆的深处,在几个世纪的火灾的影响之下,有人根深蒂固地认为,木材容易破碎、极易燃烧。但在瑞典的Skelleftea市,在发展各类木建筑和木质公共设施的过程中,甚至发现了木材净化人心的独特作用。“当你感受到压力的时候,木材会带给你理想。”Skelleftea市导游Bo Wikström介绍说,该市近些年发展了很多木结构建筑,还建造了长达400米的木桥,城市面貌获得了巨大的改善。他甚至发现,随着木建筑的发展,该市的停车场都变干净了,不再是印象中的脏乱差,满是涂鸦的样子。木材温暖、亲密的气息,成为促成改善的主因。
综合上述,无论是政策引领、行业认知还是消费观念,对木结构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木结构的发展需要共识、情怀和价值感召,实践领域每前进一小步,以及社会领域里的每一次真挚的发声,都是在创造历史。
从节能环保的角度来讲,木制建筑的优越性更大,它是实现减碳固碳的一个重要建筑类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经对国内7个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木结构建筑除在运行能效提升上具有比较优势外,在建材生产阶段体现出更大的减排优势。根据替代钢材和混凝土等传统建材的比例不同,使用木结构可以带动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降低48.9-94.7%,从而带动建筑物全寿命期减排幅度高达8.6%-13.7%,这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沐云,公众号:康养木屋
学者何恩霞、徐伟涛等发表文章《木结构建筑节能保温性能研究》,通过翔实的实验得出结论:
木结构房屋采暖耗能比轻型钢结构房屋低27.1%,比混凝土结构房屋低31.3%。
“碳中和”将是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维度的大级别确定性主题,并且将对新能源、化工、建筑、环保等产业产生革命性深远影响。木结构的健康发展,必将在其中承担历史性的职责。
此外,木结构建筑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承载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尤其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守住乡愁,振兴乡村”成为兼顾物质与精神的追求,在这样的历史阶段,木结构建筑具有重要的地位。
很多木结构从业者已经行动起来,利用现代木结构技术建造高品质农房,改善乡村居住品质,恢复乡村传统建筑风貌,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
几乎每一个木结构专家,都曾承担过农村建筑的改善和新建工作。工程院院士王建国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他在江苏进行特色乡村建设的经历,并且研发了防止连体共生结构连续倒塌的专门技术,让旧建筑的梁架结构还保持着一个整体的、典型的连体共生结构,有效解决了农房复杂继承后的一些现实问题,让乡村在古朴之气中焕发新颜。
此外,在乡村振兴的大课题下,文旅康养始终是重要的分支,而木结构在其中更是亮点频现。
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
用城市元素解决乡村问题,以乡村资源提升城市人口生活旨趣,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潮中,木结构已经而且必将继续成为弄潮儿。
随着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的普及,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装配式木结构房屋将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形态、新选择。
木结构的发展,需要有能力、有资源、有情怀、有技术和有责任感的人继续推进。这不是一项简单易行的职业,却是一份激动人心的事业。
俄罗斯工业木材出口有限公司在俄掌握8千万方林权,具有年采伐80万方原木的产能。
公司探索木材在消费侧的价值实现。致力于打造木文化在康养文旅产业中的深度融合,寻求“乡村振兴”主题下的新发展。
我们希望尽己所能,成为一家有产业内涵、有文化追求、有社会责任的木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