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咨询热线:

0598-8591900

联系我们Contact Us

三明林木网-景观苗木-花卉盆景
邮箱:59896898@qq.com
手机:
电话:0598-8591900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安溪县br龙门镇人民政府,福建安溪石材

发布时间:2024-06-23 15:59 点击量:

  龙门镇位于安溪县南部的东岭峰北麓,北纬24°57′,东径118°05′,东邻南安市翔云乡,南连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西与虎邱镇、大坪乡交界,北和官桥镇接壤。面积156.33平方公里。

  龙门因山而得名。明嘉靖《安溪县志》载:“龙门山,在依仁里,山势若崖,两石夹峙如门,古‘龙门驿’以此得名。”当地族谱亦有如下记述:“层岩叠嶂,山势险要,崖岩直抵溪底,深百尺,通往小道,必经两岩夹峙之间,隙缝处如门。”其地圩场,也称龙门圩。

  安溪置县之初,龙门属归善乡依仁里,从宋至元、明、清龙门仍属依仁里。民国初期沿用清制,民国21年(1932年),依仁里属依新区;民国29年(1940年)6月,改为第一区龙榜镇,8月改属龙门、官榜两个乡镇;民国34年(1945年),恢复龙榜镇,下辖仙地、溪内、湖山、金狮、榜头、山美、榜寨、美卿、寮山、龙山、龙门、桂瑶12个保。

  新中国成立初期,龙榜镇属龙城区,不久改属第二区,1952年7月改为第六区,同年9月改属官桥区,1958年2月撤区改设龙门乡,1958年9月并入官桥人民公社,1961年8月划为龙门、湖山、仙地、桂瑶、榜头、寮山六个小公社,隶属官桥区。1965年撤区,六个小公社并为龙门公社,1984年改为龙门乡,1991年改为龙门镇至今。辖山头、美顶、美内、美卿、榜寨、寮山、龙门、龙山、龙美、翠坑、桂瑶、桂林、观山、湖山、炙坑、溪坂、溪内、溪瑶、仙地、仙东、仙西、仙凤、金狮、洋坑、和平、白芸、榜头、大生、山美、后坂、光孝31个村。2005年底,全镇16244户,65431人;小学29所,在校学生5216人;中学4所,在校学生5296人。

  改革开放以来,龙门镇的社会、经济、文化事业都得到迅速发展。2002年,全镇企业产值超过10亿元,上缴税收超千万,成为安溪县经济发展重镇,现为安溪县规划优先发展的两个中心城镇之一。

  龙门镇十分注意加强科技工作,以科技推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实施“以粮为主,以林为本,以茶脱贫,以果致富”的发展战略,巩固和发展农业五大基地建设,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向高层次发展,闯出农牧结合的成功之路。龙门镇桂瑶、桂林两村盛产茭白笋,生产历史悠久,质量上乘,有蔬菜珍品之称,产品销往安溪及泉州、厦门、香港等地。龙门还是安溪芒果和油柿的主产区之一,光孝村盛产油柿,所产柿饼量多质美,1958年在全国农业展览会被摆上观礼台。1990年12月,省政府授予龙门镇“科技示范镇”称号。

  龙门有丰富的石材资源,“安溪红”G3535花岗岩储量在一亿吨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龙门镇加强外引内联,大力发展石材加工业。2000年引进台商投资2000万元创办安溪福龙石材有限公司,进口现代化的设备,创建龙头企业。全镇现有石材加工企业258家,石材加工业已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全镇还有木制铁工艺品加工业47家,机械化工加工业16家,服装鞋帽制造工业10家,食品加工业14家。

  龙门的温泉资源丰富。在金狮村上汤和榜寨村下寨均有天然温泉,改革开放以来,已建多处温泉浴室供旅客沐浴。198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陈宗基曾带助手来龙门考察温泉地热。1992年,榜寨的温泉通过管道输送到21.8公里外的安溪县城,供县城居民及宾馆酒店使用,从而使安溪县城成为全国的第一个温泉城。

  龙桥工业园地处龙门镇、官桥镇结合部,原为龙美工业园,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集工业、商住、公共服务、旅游为一体。规划年企业产值百亿元,居住人口超5万人。目前已完成首期控制性详规建设面积3.8平方公里。龙门镇部分为龙榜工业区,可开发面积达5.3平方公里,由龙门镇政府负责建设,首期详细规划167公顷,现已开发利用72公顷,累计投入3800万元。目前,工业园水、电、路、电信(宽带),有线电话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是全县最具发展潜力的工业园之一。台资波特鞋业在过龙格开发区落户。名列世界500强、台湾企业100大之一的旺旺集团于2002年在龙榜工业区创办泉州瑞麦食品有限公司,首期投资250万美元,安装三条现代化的生产线,生产旺旺雪饼,该厂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

  龙门旅游业发展迅速。经省旅游局考察、华侨大学旅游研究所精心规划,龙门镇的旅游共划分为溪瑶休闲娱乐区,尪公庙宗教旅游风景区,金狮温泉度假区,天湖休闲度假区四大区划。由港商投资创办的志闽生态旅游园已坐落于镇境自然保护区内、省道206线旁的溪瑶村。景区内融悬崖、温泉、浅滩、深潭、奇石、怪树等为一体,辟有情人幽谷、滑索、漂流、蹦极、攀岩、烧烤、野战、野营等项目,并建有山泉度假村,有野炊、垂钓、篝火、划船、游泳等游乐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港胞和厦门越野爱好者曾组团自驾越野吉普车前来旅游。

  新加坡龙置地集团决定投资2500万美元,在村内水库创办福建天湖生态旅游中心,建设生态旅游观赏区、水上乐园、酒店、高尔夫球场、各种球类及运动健身中心和配套项目,该项目已于2003年7月获福建省政府批准,是全省自1995年以来获准的第一家涉及建设高尔夫球场的外商投资项目。新加坡龙置地集团还与上海裕野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2亿元人民币,在龙门创办福建天湖野生动植物生态园。

  金狮温泉度假区正加强规划,努力建设成为集温泉疗养、休闲度假、购物为一体的高等级温泉度假区。

  在“一城两组团”的大县城框架下,龙门镇按照“规划对接、产业对接、交通对接、品位对接”的总体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加紧以龙桥工业园为龙头的中心城镇区规划建设,主动融入大县城。加强规划管理,加强路网建设,配合县里做好高速路、过境路建设,高速路已完成龙门境内6.82公里的架设桥梁、开凿涵洞工作;过境路已完成立项,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对工业园区的内部路网进行统一规划,分期投入建设。抓好新农村建设,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抓住重点、典型示范”的方法,县定示范村溪坂村已完成“六图一书”及各项配套建设,顺利通过验收;镇级示范村榜寨、寮山等村进行初步规划建设,逐步完善配套。抓好公共设施建设,完成龙门车站、寮山市场及路灯的建设,启动垃圾中转站、停车场等的建设。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教育工作有长足发展,2007年度高考、中考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高考上线%。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共投入147万元,完成龙门中学宿舍楼、福观学校、洋坑小学教学楼共2600平方米的建设,拆除危房1850平方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妥推行。2007年度全镇有5.7万人参加,参合率93%,基本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民政救助体制不断完善,积极推进农村低保工作,2007年度全镇共有861户、1091人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施“五老”人员、贫困人员、残疾人困难户安居工程7户。依法治镇步伐不断加快,“四五”普法、安全生产、市场整规、严打整治、信访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另外,环境保护、民族宗教、侨台外事、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工会、青年团以及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事业都有新的进步。

  龙门镇是闽南的著名侨乡之一,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尼、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据1997年侨情普查统计,全镇华侨华人9.45万人,超过家乡人数,祖籍地遍布全镇各村。

  早在清朝中后期,龙门人就陆续往东南亚各地谋生。民国期间,出洋人数不断增加。民国11年(1922年),民军叶定国率兵骚扰榜头村,白姓乡民组织的乡团进行阻抗,被叶定国放火焚烧许多房屋,许多人无家可归,不得已逃往海外。民国24年(1935年),龙门地下党组织遭受破坏,美卿村和山头村的人白友明、陈琼瑶及进步青年陈怀志等先后移居印尼等地。

  经过多年奋斗开拓,不少龙门侨亲事业不断发展,成为当地知名人士。山头村人陈献琪,任菲律宾吧老湾省省长16年,并当选为菲律宾国会议员和副议长。寮山村人白成根,参与倡组马来亚马华公会,曾任马华中央工委会委员、中央总部元老参议员、马来亚福建社团联合会副主席。榜头村人白锡碧,曾任泰国茶叶公会理事长、福建省政协委员。山美村人施平买,曾任印尼泗水中华总商会会长,为安溪早期的华侨富豪之一。白芸村人白辰恭,曾任印尼巨港中华总会、中华总商会主席及安溪公会主席。观山村人白振华,现为新加坡国会议员、龙置地集团执行主席。溪坂村人蔡金顺,曾任新加坡蔡氏公会会长,荣获新加坡总统颁赐公共服务奖章(P.B.M)及公共服务星章(B.B.M)。施明德倡建缅甸安溪会馆及新加坡安溪会馆,曾任两个会馆的会长和总理。白锡平、白清泉、白春晖、白志勇、萧文泽先后任新加坡安溪会馆主席或名誉主席。林金殴、白锡豹、白秋水先后任缅甸安溪会馆会长。白东荣任日本神户华侨总会主席。美国地质石油博士翁和毓曾应中国石油部邀请回国讲学。

  龙门镇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旅台同胞20多万人。明朝万历年间,榜头白氏乡亲就在高雄市盖寮捕鱼。曾任台湾省田粮处处长施祯祥,台湾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台湾工商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许胜发,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席陈映真,台北安溪同乡会理事长林长青等都是龙门人。龙门又是安溪旅居香港和澳门同胞较多的乡镇。全镇旅港同胞2300多人,仅次于官桥;旅澳同胞245人,居全县第一。

  龙门镇的“三胞”素有捐办家乡公益事业的光荣传统。在教育方面,早在民国元年(1912年),湖山村旅居印尼侨胞就捐资创办贞元小学,为安溪第一所侨办学校。民国3年(1914年)白姓华侨捐资创办养正(寮山)学校。民国4年(1915年)山头村旅菲华侨捐资创办中和学校。民国28年(1939年)山美村华侨创办山美小学,并购置厦门店铺为校产。改革开放以后,山美村侨亲施金城捐建小学校舍后,1985年以来又先后捐资3000多万元创建了培文师范,至2002年共培养2984名毕业生,为安溪直至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合格的小学师资。施金城倾资办学的精神感动乡邻,被誉为“安溪的陈嘉庚”。榜头村侨亲白水成等于1985年捐资创建榜头中学,观山村侨亲白德民捐建龙门中学校舍。1982年以来,“三胞”先后捐建山美、福观、光孝、中和、龙门、龙山、桂瑶、桂林、仙地、仙东、溪内、湖山、金狮、洋坑、和平、新华、养正、美卿、后坂、济阳、科榜等小学校舍,全镇有80%以上的小学由“三胞”捐建或助建校舍。他们还捐资创设了一批中小学奖学、奖教及教育基金会。在卫生方面,海外侨亲于1954年捐资在霞茂山建院舍,创建安溪依仁华侨医院,后更名龙门卫生院,继又捐建院舍,捐赠医疗设备。在交通方面,“三胞”先后捐建大小桥梁30多座。其中桥长百米以上的有美光大桥、榜头大桥和龙西大桥。全镇由“三胞”捐建、助建的公路和水泥路共20多条,其中溪内至仙地根竹公路长16公里。

  龙门镇域东南部偏僻山区地处安溪、南安、同安三县(市)结合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门就成为地下党领导的革命老区之一。

  民国23年(1934年)秋,龙门村人林师柴,在集美师范毕业后回家乡任龙门小学校长,同年由李纯青介绍加入中国。民国24年(1935年)1月,林师柴任安南同边区特别委员会宣委兼龙门支部书记。同年3月,边区特委改为安南同特别支部,林师柴出任书记。他深入宣传发动群众,领导农民组织农会、妇女会、赤卫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开展抗租、抗债、抗捐、抗粮、抗税的“五抗”活动。10月,因敌众我寡,特支书记林师柴、委员王安居、边区农会主席林文斧和抗租委员会主席白福气先后被捕,惨遭杀害,龙门地下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革命斗争暂时转入低潮。

  民国27年(1938年)10月,上级党组织派李毅然到龙门,重新建立龙门支部,李毅然和林降祥先后任支部书记。龙门地下党组织重建以后,先后派遣员和进步青年打入政权任职,林降祥任龙榜镇副镇长,林文芳任副镇长、镇长,林文荐任副镇长。当时龙榜镇辖下共有12个保,有10个保掌握在地下党选派的员和进步青年手中。这就是龙门地下党在统治的白区创建的“白皮红心”两面政权。民国33年(1944年)夏,传闻在厦门的日军要向同安、安溪进犯,地下党组织在龙门镇组建一个抗日警备大队,由镇长李志扬(与地下党关系密切)任大队长,地下党的张连任政治部主任,林文芳和白凤毛任副大队长,每个保成立一个中队,由地下党安排的人员任中队长和指导员,共有500多人枪。这是龙门地下党运用“白皮红心”策略组织武装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民国35年(1946年)9月成立龙门区工委,书记林敬平。民国36年(1947年)10月,成立安南同县工委,书记林金狮,同时建立武工队,队长林水芸。民国37年(1948年)11月,林文芳受泉厦临工委之命,从香港返回龙门,成立安南同临时县工委,书记林文芳。县工委深入发动群众,进行反“三征”斗争,大力发展组织,壮大武装力量。1949年4月,张连任安溪中心县委副书记。中心县委派林金狮回龙门任安南同县工委书记,组建安南同边区游击队。同年建立八支四团,龙门边区游击队抽调部分队员组建八支四团独立十四连。安南同县工委带领游击队和群众与敌人进行了数十次战斗,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游击队于4月26日解放南安翔云后,又于27日解放了龙榜镇,成立龙门镇人民民主政府。5月2日安南同县工委将安南同边区游击队扩编为安南同人民游击大队,下辖三个中队,300多人枪。第二天队伍开往官桥,攻打官溪镇公所,在西坪和三洋抗征队的参战下,6日解放官桥。游击大队即挥师仙苑,与安溪人民游击大队汇合,于5月10日解放县城,成立安溪县人民民主政府。后由于省保二团反扑,游击队撤出县城,继续与反动武装进行不懈的斗争,直至8月31日游击队再次解放县城。龙门地下党为安溪的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