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咨询热线:

0598-8591900

联系我们Contact Us

三明林木网-景观苗木-花卉盆景
邮箱:59896898@qq.com
手机:
电话:0598-8591900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网曝木材价格已上涨30% 业内:价格上涨几率较高

发布时间:2024-07-27 17:24 点击量:

  家居业内人士:“木材80%依靠进口,价格上涨几率较高” 目前暂未影响我国终端家具零售价格

  近段时间,不少家居自媒体在传“受疫情影响以及澳大利亚山火,欧洲林场原木减少砍伐量,国外到柜成本和海运费价格上涨,木材原材料预计上涨30%以上,之后家具会有相应幅度的上涨,建议大家尽快备货。”

  家居业内人士:“木材80%依靠进口,价格上涨几率较高” 目前暂未影响我国终端家具零售价格

  涨的相关新闻,不过涨幅都不大。但今年却爆出原木涨幅高达30%以上的消息,可信度高吗?会影响到终端木制品家具吗?

  随着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相关人士指出会影响国际间的贸易,对于家居产业而言,直接受影响的会是木材贸易。

  据了解,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木材进口国,因为疫情影响,部分产材国减少了原木砍伐工作,部分码头也暂停出口原木,这就导致原木出口难度加大,木材供应不能及时到位。

  “我居行业木材80%依靠进口,每年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进口的木材产品量占比很大,此外,美国、加蓬、德国、泰国等也都是中国主要的木材进口来源地。就目前形式来看,全球纷纷进入停工抗疫状态,产材国的木材采伐出口普遍受极大影响,长远来看原木会有一定的涨幅,甚至影响未来终端木制产品的价格。”盼盼木门总经理刘景军介绍。

  鑫叶实木家具厂总经理马洪军表示,我国的确近80%的家居木材依靠进口,目前受疫情影响,国外各大港口封闭。一旦国外产材区林场工人停工断采,再重新恢复直至正常供货会需要60天左右的周期,再加上海运仓位减少使补货滞后,今年国内木材的上涨行情可能会相对往年高一些。

  我国作为木材进口第一大国,无论是建筑材还是家具材,对国外依赖度相对较大,木材的年进口量高达5亿立方米。那么在全球贸易都遭受重创,木材价格将大幅上涨之际,家具产品会不会也会迎来“史上最高价”?

  得宝·迪赞尼总经理胡江冰表示,目前国内各大家居品牌商还没有接到家居产品上涨的通知。国外疫情严重确实对国内有一些影响,但就目前而言,疫情后,家居产业恢复较慢,家居产品的销售量不及往年同期,客流量少,不少商户至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虽然木材会涨价,但是需求量却相对减少,商家也不敢贸然进货,因此原材料涨价并没有在终端市场有所反应。

  派克兄弟家居总经理卢育科介绍:“年前大多数工厂已经储备了充足的原材料,足够支撑一段时间。目前家居行业的消费趋势为供大于求,以北美黑胡桃为例,现在的情况就是,假如市场上有1000万立方,消费需求却只有200万立方,属于原材料相对充足。供需关系决定了价格,所以近期木质家具产品价格涨不了。”

  陕西省林产品质监站主任张鸿超表示,虽然当下原木涨价并未影响到家具产品,但是从中国人的生活惯来看,木材仍有非常大的需求量。如果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继续蔓延,从源头砍伐、加工、物流等环节费用会层层上涨,原木价格上涨,势必会波及终端与木作业相关的所有产业,涨价也会随着发生。“预计下半年,木作产品会有一定的涨幅,预计国内木质家具产品涨幅在20%左右,进口木质家具产品的涨幅在15%-30%之间。”

  “西安市场基本都已经复工复产了,但是广东等家居进出口大省的复工率还不高。目前广东的家居工厂复工率在20%-30%,从事家居出口的基本都已经停工了,因此目前木家具的价格没有明显波动,但国内生产逐步恢复,需求量上升,家居产品的价格波动立刻就会显现出来,预计下半年家居产品价格涨幅在20%会是常态。”北美之家总经理李永峰介绍。

  刘景军也表示,目前我国市场消化的还是上一年的库存,情况还比较乐观。就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来看,若库存消化完,从泰国、印尼、俄罗斯、美国等地进口木材难度会越来越大,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工费、加工费、物流等费用叠加,预计木作产品涨幅不止30%有可能翻倍。

  其实家居建材产品几乎每年都有5%-10%的涨幅,工人工费每年也都在上涨。

  随着各国对木材管控力度加大,原木每年都有一定涨幅,终端实木家具价格也是年年攀升,其他建材品牌亦是如此。据了解,一线%,一线%以上,一线%,一线%,一线%……当然,在各种公号传播的“原木涨价说”不乏个别商家有炒作之嫌。但结合业内人士分析,以及各国采取的入境控制措施来看,今年木材涨价幅度可能的确比较大,建议有装修需求的消费者要趁早。 华商报记者 千朋茹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