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咨询热线:

0598-8591900

联系我们Contact Us

三明林木网-景观苗木-花卉盆景
邮箱:59896898@qq.com
手机:
电话:0598-8591900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

公司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资讯 >

国家植物博物馆效果图发布:一朵即将盛开的“

发布时间:2024-06-22 14:18 点击量: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

  在抗击疫情的背景下,昆明市盘龙区出台15条措施大力支持企业发展,党建引领充分发挥骨干作用,严格防控生产一线疫情,降低裁员率保证岗位稳定,扶贫攻坚抓时令春耕播种。多举措全力打好复工复产“组合拳”,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化“危”为“机”,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建设。

  位于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辖区的国家植物博物馆项目是省市重大工程,也是昆明市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结合大旅游、大文创,发展大健康的思路,建设“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的重要标志性工程。

  按照初步的项目规划,国家植物博物馆项目范围将达到10平方公里(15000亩)左右。其中,项目核心区东至黑龙潭公园、西至昆明市植物园、南至昆明市水文站、北至黑龙潭干休所一带,用地范围约540亩,整个黑龙潭区域和茨坝片区几乎都被纳入开发建设范围。

  2017年4月,盘龙区出台了茨坝生物科技小镇的建设规划,将茨坝片区定位为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的“科技核心区”,以实现“茨坝工业片区‘腾笼换鸟’的全面转型”。

  国家植物博物馆建成后,茨坝片区必将成为昆明乃至云南发展健康产业、打造绿色经济最为亮眼的名片。

  日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了昆明国家植物博物馆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主馆建筑方案,并公布了部分效果图。

  在昆明“大三山一水”的城市山水格局中,国家植物博物馆位于历史主轴之上,对于强化城市的历史脉络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用地范围为28.55ha,位于在中科院昆明植物园、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昆明树木园和昆明市黑龙潭公园三园中间。现状场地总体北高南低,总体呈两山一脉,多谷汇聚的景观格局,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59900平米,其中地上49020平米,地下10880平米。建筑层数为1-2层,单层温室最高点为31.8m,多层部分最高点不超过24m。博物馆的行政办公、业务、科研等辅助空间依山就势,镶嵌在地形之中。上方形成连续的平台,平台联系了公共空间、展厅、报告厅、科普、温室等主体空间,各空间均有独立的出入口。文创和餐饮休闲空间点缀其中,点亮城市生活。从植物主题中自然生发的木结构建造逻辑,构建起室内外交融的空间。晶莹剔透的网壳屋顶仿佛一朵“水绒花”绽开在山水之间。建筑与整体自然环境深度融合,同时在第五立面上富有标志性。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滴犹如滋养万物的起源,水有避高趋下的大原则,而没有固定的形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它都能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以适应环境,与自然是最和谐的状态。一滴水就这样注入场地,荡漾,流动,伸展,山水有灵,一曲植物的生命之歌在博物馆丰富的空间中奏响、绽放。

  在景观视线上,自然的大山大水均在场地上融会贯通。在地形上,建筑与地形等高线完美融合,让自然地面漫入建筑,室内外融为一体,达到万物和谐万物融的状态,展现了大国崛起中大气而柔和的国家形象。

  大型博物馆内既有展厅,又有温室,不同功能空间既有相对独立的要求又需要联系。本案用一个语汇将复杂的功能融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形象。木结构屋顶的图案仿佛自由延伸的叶脉或花瓣脉络。其中从不透明到透明的渐变,既体现了内部使用功能的要求,也让建筑仿佛一个自然灵动的生命体。

  风与水的流动自然形成两条轴线。发展轴从主入口指向未来扩展部分,进而向室外展场和黑龙潭公园延伸,景观轴从北向南由树木园指向扶荔宫,自然形成植物园、树木园和黑龙潭公园三园一体的整体格局。

  三园为国博的建设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生态条件,国博的建立为片区增添更多种质资源以及科普、展示等新功能,相互之间融合互补,形成大规模馆群落区。空间上,提取植物园,树木园和黑龙潭公园的部分现状步行环路,与国博环线有机结合,让游客可以无障碍畅游国博片区,多重体验一次享受。

  用地与城市空间通过流畅的交通规划无缝衔接,导入鲜活生动的城市公共生活。园区内机动车交通流线形成环路,使人流、货运和消防车能顺畅到达每个建筑出入口和消防扑救区。停车场内外分开,位置便捷。

  一条植物主题花车巡游道将世界花园主题的室外展场串联成一个有故事的空间,在花车巡游之外,也可休闲、散步、慢跑、运动、宿营、品茗。博物馆展厅外的公共大厅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

  来自大地景观的复合通风遮阳屋面构成生态文明新地标;通过调研植物栖息地的气象数据,温室采用供暖系统和小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策略,避免集中空调系统,在展现植物美好的生命循环之余,也成为节能生态实践的示范点。

  崭新的国家植物博物馆,在建成后,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将丰富每个日与夜的城市生活。山水神秀,智慧自然,国家植物博物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