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咨询热线:

0598-8591900

联系我们Contact Us

三明林木网-景观苗木-花卉盆景
邮箱:59896898@qq.com
手机:
电话:0598-8591900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

公司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资讯 >

今天植树节 长江沿岸造林优选什么树种?树木种

发布时间:2024-08-06 20:47 点击量:

  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生态防护林,从洲滩延伸至江堤,与一江碧水相连,勾勒出和谐的林水相融画面。细看,深绿、浅绿、嫩绿,一株株杨树、中山杉、池杉……错落有致、亭亭玉立,仿佛一个大家庭中的成员,各司其职、和睦融洽。

  5年前,这个树木大家庭里,成规模的只有杨树一个树种。如今,它的小伙伴,已超过10个树种。

  树种的丰富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眼前的景观变化,更为长江沿岸森林生态功能的保障与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和大多数平原市、县一样,曾经缺林少绿、森林资源严重不足。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给长江沿岸平原市、县带来新的林业发展机遇。杨树与荆州,在那时结下不解之缘。

  杨树,平原湖区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耐湿、适应性强,适宜在堤岸、洲滩种植。长防林工程启动以来,当地造林主体充分利用长江两岸的堤岸及洲滩地,建设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杨树生长快、材质好,也是胶合板、密度板和造纸等优质的工业原料林。精明的企业家敏锐地嗅到其中商机,一批木材加工企业在杨树主产区纷纷落户,引导农民开展杨树规模化种植,构建起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杨树产业链。

  以荆州地区的石首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至2009年,该市充分发挥长江洲滩多的地理优势,种植杨树面积超50万亩,林业产业化年产值达13亿元,40万农民从产业链中年获利1.2亿元。该市先后被授予高标准平原绿化试点示范县市、全国林业百佳县市、全国绿色模范县市、全国绿化小康县市、全国杨树标准化体系建设县市。

  杨树防护林,不仅为长江筑起绿色生态屏障,还直接增加了森林面积、提升了当地森林覆盖率。

  不过,长防林二期工程(2001年至2010年)建设期还没结束,问题开始暴露。首先,树种单一、纯林过多,导致病虫害比较严重。“抗虫打药,容易污染水体。”荆州市林业局副局长宋文杰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一直在研发生物农药,也取得了一些科技成果,但始终不能根除病害。其次,由于生长较快,杨树对水、肥需求旺盛,单一的大面积种植将对地力造成影响,尤其是在湿地等生态脆弱敏感区域,存在生态隐患。

  2018年初,湖南西洞庭湖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一次性清退数百株杨树。原因是,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洞庭湖区从上世纪70年代起大规模种植杨树,甚至种植范围拓展至核心区,加速湿地旱化,改变湿地土壤结构,严重破坏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2008年,在省林业局的指导下,省林科院荆州分院开始着手找寻杨树的替代树种,逐步改变长江两岸杨树一家独大的局面。

  在省林科院荆州分院观音垲基地,记者见到了一种叫中山杉的植物。这也是最早引进我省的一批中山杉。正值早春时节,气温依然较低,与旁边还没爆出满枝嫩绿的杨树相比,中山杉更显青翠挺拔,宛如一把坚固的绿伞,牢牢守护自己的一片绿茵。

  这种由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南京)选育的新树种,生长周期20年,2002年被引入重庆万州栽种试验,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治理,性状表现良好。10多年来,中山杉先后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河道、湖泊、湿地治理中发挥作用。

  中山杉具有耐盐碱、耐水湿、抗风性强、病虫害少等特质,种在湖中或岸边,既能构成水景,维护生态环境,还能涵养水源。引进荆州后,研究人员开始在洲滩、湿地附近,开展对比试验。“泼辣”,是中山杉给荆州市林业局造林科副科长江津凡的第一印象。“夏天不怕水淹。有一次,我们在一处试验地看到中山杉被水淹了两个多月,水退后,依然正常生长。冬天不像杨树掉叶子。而且,目前为止,不管是我们这,还是其他地区,尚未发现过它有明显的病虫害。”

  在长湖湿地公园的一处池塘旁,挺拔的中山杉与水中的芦苇相映成趣,给人刚柔并济的感觉。公园工作人员介绍,种植中山杉,是湿地修复的举措之一。每当夏日,随处可见中山杉泡在湖水中,形成“水上森林”景观,树干挺拔、枝叶繁茂,应和着湖面上的微风,为人们带来凉意,也形成了公园一景。

  2018年,我省提出启动长江两岸造林绿化行动,力争用3年时间,将全江干流沿线两岸宜林区域全部绿化,建成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显著改善长江干流沿线森林生态功能,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水平。

  对长江两岸现有树种进行优化调整,被荆州市林业局正式提上日程。“生态效益是我们调整优化树种结构的基本前提。”宋文杰说,杨树是速生树种,8年至10年的周期一到,必须砍伐,再加上病虫害等因素,无法满足对森林生态系统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要求。

  3月6日,荆州江大桥桥头处,临江仙公园。2019年该市春季义务植树活动现场启动。来自全市各界的干部群众挥锹培土,栽下中山杉、银杏和巨紫荆共1万余株。

  水杉、池杉、垂柳……除了杨树和中山杉,更多树种开始在我江沿岸出现。“没有哪一个树种适合单一大面积推广,否则违背生物多样性客观规律。多个造林树种混交配置、适地适树,已经成为科学造林的共识。”省林业局造林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着重提到垂柳、枫杨等乡土树种的推广应用,“大自然是最好的规划师,生态修复要顺应自然规律,乡土树种都是经过自然长期选择的结果,对当地的生长环境具有良好的抗逆性,生态效益不可忽视。”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启动以后,省林业局专门下发一份树种因子代码表,选取100多个树种,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不少地市进一步细化落实。宜昌市林业局已印发《关于大力推广使用市树市花等特色乡土植物的通知》,明确在全域生态复绿、建设花园城市、全民义务植树等活动中,推广使用柑橘、蜡梅、宜昌百合等特色乡土植物。

  在这份树种因子代码表,记者还看到意杨、响叶杨等多个杨树品种在列。“实践证明,洲滩是较为理想的杨树种植区域。不能因为之前不科学的造林方式带来的问题,就对杨树全盘否定。平原地区的杨树产业不仅要发展,而且要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葛继稳对记者表示。

  2月中旬,记者曾在石首江干堤调关段新河洲洲滩地看到,村民们一边栽种杨树,一边在树下间隙地查看冬小麦长势。石首市杨树研究院副院长樊孝萍告诉记者,村民们现在栽种的“华石1号”“华石2号”杨树苗都是“升级改良版”,且是“石首制造”,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远远超过上世纪推广的“69杨”树苗。原来,10多年来,华中农业大学、省林科院联合石首市林科院杨树研究所等单位,以抗病、抗虫、优质、丰产为目标,潜心研发出10多个适合本地生长的杨树新品种,造福了华中多个省份的林农。他们还立足农村实际,探索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推广杨树林下套种冬小麦、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等林下经济模式,以短养长,进一步提高造林主体积极性。

  宋文杰说,他们正在一些具备条件的村庄,打造“中山杉-虾-稻”“中山杉-莲-蛙”等林业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希望实现农林互补、种养共赢、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收,并逐渐推广。

  采访结束,记者在荆江大堤看到,几位市民一边散步一边感叹,荆江江畔,变了,越来越美。是的,树种丰富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更新与超越。

  新闻热线:法务部邮箱: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覆盖情况反映热线:

  今天植树节,考你一个问题:长江沿岸造林,优选什么树种?,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生态防护林,从洲滩延伸至江堤,与一江碧水相连,勾勒出和谐的林水相融画面。”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启动以后,省林业局专门下发一份树种因子代码表,选取100多个树种,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