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林木网-景观苗木-花卉盆景
邮箱:59896898@qq.com
手机:
电话:0598-8591900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
初冬时节,位于滇东南的开远依旧热气未减。乘车穿行在开远的大街小巷,绿植层层叠叠,道路干净宽阔,楼房错落有致。在这片热土上,开远人享受着独属于他们的惬意生活。你若问,在开远,幸福是什么?那便是:街边小店里,小卷粉的香甜气息;泸江公园畔,老人们的欢声笑语;小区长椅上,友邻们的家长里短;学校操场上,少年们的矫健身影……在这里,幸福是具象的。开远人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项项暖心举措普惠于民。
早晨10点,家住灵泉街道和谐新苑小区的吴洁大妈从市场买完菜后,照旧坐在小区的休闲长凳上和朋友聊天。“以前这个小区里,电线乱拉、车辆乱停、雨季积水,还时常发生偷窃事件,住着真是糟心。”吴洁回忆过去,不由得皱起眉头。
如今环顾整个小区,花草树木环抱着粉刷一新的楼房,车辆整齐摆放在划定的车位,路面平整干净,健身器材种类丰富。“你看,现在不仅是环境变好啦,社区还帮我引入了物业公司,卫生有人打扫、安全有人保障,虽然是老房子,但是住得可舒心啦。”吴洁笑道。
和谐新苑是开远市实行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2019年,开远市拉开了老旧小区改造序幕。相关部门多次征求民意,并结合每个小区的实际情况后开始实施改造。为了让群众住得舒心,开远市坚持建管并重,解决硬件困局后,引入物业公司进行规范化管理。此后,老旧小区的居民不仅“有的住”,还能“住得好”。
一大早,福美佳健康养老服务(开远)有限责任公司的护工杨金梅就来到团结小区,到武祥麟老人家提供上门服务。“小杨平时来就帮我们做做家务、陪我们说说话,帮我家老伴做做复健。”武祥麟的妻子冯德华说,去年武大爷还不能下地走路,通过去医院治疗和上门养老服务,现在老伴已经能在自家院子里走走路了。“现在好了,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这么好的养老服务。”冯大妈笑容满面。
为了让有困难的老人在家就能享受优质晚年生活,开远市积极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化养老服务,建立以就近服务为基础、以资源众筹为手段、以智慧养老为引擎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十助体系,为失能、低收入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洗、助浴、助医、助学、助乐、助行、助购、助安、助急“十助”服务,让贴心服务触手可及。目前,已为934位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近3万次,并完成311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
清炒黄瓜片、洋葱炒肉、蒸红薯……上午十一点半,灵泉街道南正街社区的老年幸福食堂开饭了。附近的老人们早早就来排队,等着吃清淡可口的饭菜。“这个食堂离家近,饭菜清淡可口,价格实惠,再适合我们老年人不过了,我天天都来。”今年70岁的席友大爷对食堂赞不绝口。
在老年幸福食堂,像席友这样60至79岁的老人用餐每人每餐需六元,80至89岁老人每人每餐只需五元,而90岁以上高龄老人则免费。为办好老年幸福食堂,开远市采取“公建民营”方式,由政府建设、市场运行,让老人们不仅可以吃到营养可口的饭菜,还可以边吃饭边唠家常,彼此聊天解闷、疏解情绪,缓解孤独感和焦虑感,增加幸福指数。
午后的泸江公园,人头攒动。三步有欢笑,五步有歌声。唱歌、跳舞、绘画、写字、奏乐……老人们都能在这里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幸福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黄槿树上,可爱的松鼠蹦来跳去;黄槿树下,今年80岁的张家福大爷正在给小松鼠喂核桃。“我现在有空就会来泸江公园散散步,喂喂小松鼠。”张家福说,“开远气候、环境都不错,我们老人休闲也有去处,享受惬意的老年生活。”
在开远上学的孩子,不只是在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他们可以奔跑在绿茵场上尽情挥洒汗水,可以在“北斗卫星”班的课堂上同宇宙“对话”,可以在金色大地上收获自己亲手种下的果实……近年来,开远市创新推进学校“五色”教育,充分激发孩子的天赋,个性化发掘孩子的潜能,让每一个在开远上学的孩子留下一段幸福的校园时光。
开远通过专题教育、实地参观、志愿服务和讲座报告等系列活动,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涵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帮助其树立远大志向。利用高效现代农业园区、石头坡石漠化治理示范基地、“一山一湖一湿地”、长沟等农林水丰富资源,开展“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开展“蓝色”科技创新教育,助推学校与科协等部门的联动力度,常规开展校园科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深化社会实践,加强校企科研访学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甘科所、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轻工业园区;有条件的学校成立机器人、北斗、航模、创客等工作室或社团,推进中小学贯通式培养,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开展“金色”农业实践教育,带领学生走进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沃柑种植基地,让学生在田间地头、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厂等直接参与劳动生产过程,学习耕种、养殖等方面知识及常用农具使用方法,让学生在出力流汗中深化对现代化农业的认知。开展“特色”乡土人文教育,利用我市现有诸多乡土人文教育资源,积极协调文旅等部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了解、挖掘乡土文化,实地走访人文景点,唤醒学生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情怀。
开远的幸福说不清、道不尽,这里不仅留住了土生土长“老开远人”,更是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新开远人”慕名而来,来自福建泉州的商人尤及时,就是其中一员。
1998年,尤及时第一次来到云南,从此便结下了与开远的不解之缘。“我刚来云南的头一个月,跑了昆明周边的很多县。来到开远后,我就决定在这里做生意。”尤及时回忆着年轻的时候。他说,当时开远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好、热情、气候不错。
尤及时在开远一留就是25年,他和其他开远人一样见证着这里的发展变迁。“现在营商环境、生活环境都比以前好了许多,我在这里住得习惯、吃得习惯,还交到许多朋友,生活在这里幸福感很强。”如今他和妻子在这里经营着2家瓷砖店,白天做生意,晚饭后到凤凰山上散步,周末约上好友带着孩子聚会,这就是尤及时在开远的生活,简单却幸福。“我还介绍我许多亲戚朋友来这边,他们也都很喜欢这里。现在的我啊,隔几天不吃碗米线、不吃顿烧烤,还真不习惯呢!”尤及时笑道。
四川、湖南、广西、贵州、福建……这座滇南小城,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完善的基础设施、充足的医疗资源、特色的创新教育、文明的城市风气、良好的营商环境、宜人的自然气候、诱人的特色美食、醉人的美丽风光……坚定着他们在这里生根发芽的决心,“新开远人”同样是开远幸福生活的亲历者。
夜幕降临,人们走出家门,漫步在夜风习习的凤凰山上,沁人的凉爽滋养着每一位开远人的心田。你若再问他们什么是幸福,答案便是“幸福在哪里?开远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