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林木网-景观苗木-花卉盆景
邮箱:59896898@qq.com
手机:
电话:0598-8591900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
2020年的某一天,大国人口普查官向华南方向喊:“笨鸟,你在哪里?还在广东吗?”笨鸟刚想去回应一声,被易老师一把摁住了:“老实点,莫乱窜。”
没有听到回应,普查官转头朝西南方向继续喊:笨鸟你在云南吗?易老师回答道:他在呢!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出炉了,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广东省人口为全国第一,1.26亿人。云南人口数为47209277人。全国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
笨鸟看到这份报告后端着茶杯沉思片刻,对易老师说:“广东多我一个不多,云南点名,缺我恐怕真的不行。”
易老师停下手中正在批改的作业,不无气恼地挖苦了一句:“除非云南只剩277人,否则拐卖人口的再傻也都不会来拐你。你是中国第一笨。”
“中国第一笨”这个雅号是有典故的。笨鸟在后知后觉挖掘西南联大文化宝藏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绕不过去的前辈——北大才女张曼菱。张曼菱专注西南联大历史抢救与文化研究,总共采访过近200名西南联大学生,制作了历史文献片《西南联大启示录》《西南联大访谈录》,撰写了《西南联大行思录》。以人脉单一稀薄著称的易老师令人匪夷所思地通过省委宣传部的一位老师,约见到了张曼菱,这个老师是原云南省宣传部副部长,她恰好全程参与了张曼菱的文献片制作工作。
与张曼菱老师见面的地方是个鲜为人知的粤菜私厨膳房,北大才女之“狂”名不虚传,一辈子没有服过权势,但是张老师对粤菜之地道心服口服。张曼菱老师总结了当前传播西南联大思想文化的三种流派:流行文化,红色文化,学者文化。张老师显然代表了最后一种,也就是最有思想启迪价值的学者文化。笨鸟心中暗想自己与这三种文化应该都沾不上边,只能在无用之用、无欲则刚、无中生有的“三无文化”地带偏安一隅。
为了感谢张曼菱老师的拨冗指点,笨鸟特地赠上了一份由笨鸟过我桥文化传播公司出品的福归·小王子茶。获悉笨鸟非常钟爱《小王子》,张曼菱老师顿时对眼前这个向她请教西南联大文化历史的中年非油腻男平添了几分好感,随后看到礼盒上“笨鸟”两个字笑着说,现在笨鸟的名字好像挺流行的,很多机构都喜欢以“笨鸟”来命名。
张曼菱老师属于见多识广的文化人,“笨鸟”近十年里随处可见确实不假,键盘上随意输入你能想得起来的城市(宇宙的尽头铁岭除外)名字,再在后面挂上笨鸟俩字,铁定不会落空。然而张老师绝对想不到中国第一个以笨鸟命名的机构叫笨鸟书社,在上个世纪的1995年已经横空出世了。笨鸟飞出的第一步是在瘦狗岭东莞庄路五所商业街,后迁至东莞庄路161号。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甚至可以媲美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于1939年在昆明呈贡启动的人口普查活动。我国近现代人口统计之路的第一步是从呈贡文庙迈出的。
东门街181号,呈贡文庙所在的位置。1938至1946年,来自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的人口学家们迁至昆明,在呈贡文庙组建研究队伍,进行了我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探索意义的人口普查。一系列调查与研究成果成为我国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范例,为更多学者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宝贵资料。
1939年3月6日午夜零时,此次人口普查启动,国情普查研究所成立了工作委员会,设立统计组、调查组和医疗组,将当时的呈贡县分为3个监察区、82个调查区,抽调培训150名小学教师作为调查员直接入户登记。
国情普查研究所的所址选在离昆明不远的呈贡县文庙内的原因有二,一是因呈贡县是主要的调查区,在调查区内办公,工作方便,二是呈贡县离昆明市不远,且交通便利,不影响机构中的学者们在西南联大的教学工作。此外,文庙内林木葱葱,环境安适,亦利于躲避当时的敌机轰炸。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成功进行过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这六次人口普查中均出现了一个名字叫“吴征镒”,只是这个名字在北京闪现了一次后就往西南方向漂移了,然后就定格在那里了。
出生于1916年的吴征镒在幼年时期就对植物产生了兴趣,他的第一位启蒙老师竟是家里的后花园“芜园”。那时才五六岁的他最爱去芜园里玩耍,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让他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长大些开始读书了,吴征镒最爱读的书是家里收藏的一本清人吴其濬撰写的《植物名实图考》。
1933年,吴征镒准备报考清华大学生物系读植物学时,父亲紧锁眉头问他:“学这个有什么用?”当时,很少人关注植物学,他回答不了父亲,单纯地觉得:我爱花草、做标本,想学好它。
清华毕业后,吴征镒参加了“西北科学考察团”,一路去到大西北、内蒙和宁夏。正当他满怀激情去认识可爱的中国时,七七事变的爆发,让他不得不半途折返老家扬州。此时,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吴征镒受到老师邀请,去临时大学任助教。1937年底,临大迁往昆明,1938年2月,以助教身份加入湘黔滇旅行团的吴征镒历时68天,从长沙徒步越湘、黔至滇。从长沙到昆明,1663.6公里,用脚丈量完这片植物众多、景色秀丽的祖国南线土地的吴征镒心中有喜悦:这是一片多么丰厚富饶的土地。吴征镒在昆明的茅草房里,用破木箱和洋油桶搭建了一间标本室。从1938年起,历时10年,他系统整理出3万多张植物卡片。
1946年西南联大结束了昆明的办学历史,三校复归北上,吴征镒是最后一批撤离昆明的人。1949年6月,吴征镒任北京市军管会高教处副处长;12月份,吴征镒任中国科学院(机关)党支部首任书记;1950年,他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1955年,又当选为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在旁人眼里,具有老革命资历的吴征镒似乎可以走一条仕进之途,可是,内心从未远离植物的吴征镒却开始思考人生的另一条路。他时常回想1938年的横贯云南之行,那里的亚高山针叶林、高山草甸、热带山顶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各式各样的次生植被,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心中常回想的,便是面对云南秀丽风光时许下“一定立足云南,放眼中国和世界植物”的宏图大愿。
1958年,42岁的吴征镒年逾不惑,亟思寻一安身立命之地,欲盼有所建树,毅然呈报院领导请调云南昆明,得到院领导首肯,举家迁往昆明,出任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这是吴征镒一生中的最大转折点。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云南人口登记册上多了一位扬州人。
植物志既是记载植物“户口簿”,也是研究植物的信息库。长久以来,我国没有自己的植物志,想了解在我国生长的植物,不得不翻阅国外的资料。1959年,我国启动《中国植物志》编纂,吴征镒的三万多张小卡片成为了基础材料。《中国植物志》1997年基本完成编写,2004年全部书稿编辑完成出版,历时45年。这期间吴征镒连任《中国植物志》主编17年,完成《中国植物志》约2/3卷册的编纂出版工作。
《中国植物志》共80卷126册5000万字,并有5000余幅图版,记载了301科、3409属、31155种植物。可以说,该书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建立了“户口本”,基本摸清了中国植物的家底。
对于从事森林、土壤、植被和自然生态的工作人员来说,《中国植物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民经济里的农业、林业、畜牧业,甚至轻工业、制药业等都需要了解植物物种的信息,因为不少植物是轻工业和植物药业的原料,《中国植物志》都能提供有关植物和资源的信息。
在中国植物学家中,吴征镒是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发表和参与发表的植物新分类群达1766个。他的学术生涯也被认为是现代植物学在中国本土化和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的缩影。2008年1月,凭借对植物学研究的杰出贡献,92岁的吴征镒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父亲曾经问我,学植物有什么用?当时我答不出来,现在我可以回答了。”
吴征镒在北京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发出贺信,贺信中有这样一段:“您把云南视为第二故乡,深深植根于云南热土之中,云南人民记住您,感谢您,云南人民有您这样的科学大家感到骄傲和自豪。”
形成巨大反差讽刺的是,云南人民随后也“深深”记住了白恩培和秦光荣,前者“玩了10年、贪了10年、耽误了云南10年”,后者更是以一己之力打造了“云南政治生态最大的污染源”,以另类方式“普查”了能够拉帮结派的“政治人口”,活成了“云南历史发展的罪人”。假如当年云南点名时,没有白、秦二贪那才真叫做万幸。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这句话语出西汉时著名的辞赋家枚乘的《七发》,意思是:陈说山川之本源,尽名草木之所出。这是昆明植物所的奠基铭,也是中国植物学者的毕生追求。吴征镒题写的这八个字如今正静静躺在植物所足球场边的一块青石上,而这八个字或许也恰恰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召开日期由原定的2021年5月因新冠疫情原因更新为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会议地点依旧在中国昆明。COP15今天选择昆明,与当年吴征镒选择昆明同出一因。昆明当年接纳了西南联大后改变了整个云南的历史,如今又接纳了笨鸟,云南茶文化历史会为联大皆茶馆腾出一个小篇幅来改写吗?
“联大皆茶馆”这五个字是易老师亲手仿写的,很有历史的味道。笨鸟请易老师再书写一幅“中国第一笨”挂起来,易老师不仅没有答应,还眉头紧锁地反问写“中国第一笨”有什么用?笨鸟回答不了,只是单纯地觉得,在做一件前人没有尝试过的事时,可以给自己壮壮胆。
2011年12月1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第175718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征镒星”。 2013年6月20日吴征镒在昆明逝世,享年97岁。这个为后人留下《中国植物志》这一大本中国高等植物“户口簿”的人,为中国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户口。第七次人口普查,云南,乃至中国都已经没有他的名字,但小行星谱册上有他,永远有吴征镒。仰望星空,不知道第175718号小行星上有没有猴面包树,有没有福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