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林木网-景观苗木-花卉盆景
邮箱:59896898@qq.com
手机:
电话:0598-8591900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
这里的钢厂是3A级风景区,这里的民宿可以躺看星空,这里的“林票”可以抵押贷款……走进地处闽中山区的“中国绿都”三明,绿色发展的新鲜事俯拾即是。
作为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之一,福建三明近年来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两条腿走路,着力打造绿色产业高地和生态旅游胜地,探索出了一条用“绿”转型、靠“绿”取胜、以“绿”生金的发展新路。
绿树修竹、流水潺潺,这是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钢车间门口的一处山水小景,与旁边数十米高、炉膛内满是火红熔浆的大型炼钢炉形成强烈反差。
“原先工人下班回来满身满脸黑灰,现在穿着西装去上班,回来都不用洗。”三钢集团总经理何天仁说,作为城市钢厂,三钢厂区降尘量与全市降尘最少区域接近,去年被评为3A级旅游风景区。
三明先有工业后有城,以三钢为代表的钢铁、化工等工业,曾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市民对粉尘污染抱怨称“一年吃下一块砖”。近年来,三明坚持“工业立市”与“生态兴市”并举,对污染产业大刀阔斧整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
2017年,三明市在每年减少10亿元GDP、3000万元利税的情况下,下大决心开展三钢集团三化公司的搬迁、改造、转型工作,关停三化生产线多万吨。
“生态环保目标责任考核,比地区GDP、固定资产投资等考核分值更高。环境信用‘不合格’的企业有的被责令停产,有的被停止贷款,有的甚至被暂停上市。”三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林大茂表示,这些举措使地方党政部门将影响生态环境、低效率、高耗能的产业拒之门外,倒逼企业真正增加环保投入、转型绿色发展。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动下,近年来三明市工业转型升级驶上“快车道”。永安市是三明老工业城市之一,长年粗放的矿产开发,造成山秃水臭。近年来,当地痛下决心关掉大批矿山和水泥、化工企业,将石墨及石墨烯产业打造成主导产业之一,获得“涅槃重生”。
用作LED背板的石墨烯产品,打火机炙烤约半分钟,材料手感仍然冰凉。在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中,各种新材料的奇妙让人赞叹,这些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并进入国内外知名电器、新能源汽车电池等企业供应链。
“三年前,园区只有一家工厂开工,现在停车位已经不好找了。”永安市泰启力飞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和洋说,由于产业链完整,现在一些国外石墨烯应用科研成果,也会拿到三明来测试、验证和生产,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通过产业转型,钢铁与装备制造、氟和石墨(烯)新材料、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逐渐代替了钢铁冶炼、采矿、纺织等“傻大笨粗”传统产业,成为三明经济新增长点和新“名片”。去年上述新兴产业产值最低实现8%以上增长,最高增长近18%。
躺在山脚下的民宿中看星星,听着稻田里的蛙声一片喝咖啡,还可以找到画室画油画、约上好友在山乡道路上骑行……近年来,三明市泰宁县杉城镇际溪村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当地旅游网红“打卡点”。
“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在这里度过一段‘醉氧’慢时光。”泰宁县八仙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孔才说,去年,他搭上当地康养小镇建设“顺风车”,租用民房改造的“星空民宿”年旅客入住率达到65%,这给他从事的仿野生铁皮石斛康养产品带来了福音。
作为三明市全域生态旅游的“烫金名片”,去年泰宁县旅游总收入59.23亿元。其中,森林康养基地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占新增游客接待量22.4%。
“与特色农业、运动休闲、民宿和文创产业相结合的旅游康养产业刚刚起步,美好前景令人期待。”泰宁县文旅局局长江茂求说。
借助林深水美天然优势,顺应健康消费新趋势,三明市康养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9年被列入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市,拥有试点建设单位20个。8个已建成运营的森林康养基地中,培育出休闲旅居、生态观光、山地运动、自然观鸟、培训研学等多种新业态。
三明是传统农业大市,以前许多优质的农产品“藏在深山无人识”,而今通过“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和市场推广,越来越多“土货”变身“名货”,助推现代特色农业走向勃兴。
“普通茶一亩产出数千元,我们的可达万元以上。”三明市大田县广平镇元山茶园谊华园家庭农场负责人张玉谊说,为了实现高收益,他们从台湾引进需全生态种植的特殊优质品种高山美人茶及其制茶工艺,打造本土优质茶品牌。
目前,三明已形成永安市林竹、建宁制种和果业、明溪红豆杉等高优粮食、绿色林业、精致园艺、生态养殖、现代烟草5大特色农业产业和水稻制种、茶叶等20多条特色农产品链条,全市农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269.12亿元增加至现在的533.94亿元。
绿色发展,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2016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后,三明市体系化地全面打造森林城市和村镇,逐渐向城乡一体绿色生态化方向迈进。
“三明的建设目标是城乡‘处处皆景,推窗见绿’。”三明市林业局局长刘小彦说,近年来,当地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每年完成植树造林20多万亩、森林抚育180多万亩、封山育林30多万亩。
据统计,目前三明市所辖县(市)均为省级森林城市,拥有国家级、省级森林乡村和森林城镇100余个,道路林木绿化率达91.94%,87.7%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标准,88.1%的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标准。
“作为老工业基地,三明曾是75个全国重点污染城市之一。近年来彻底蜕变,实现了林深水美、风景如画。”林大茂说,今年以来三明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主要河流Ⅰ类、Ⅱ类优质水比例均保持100%,与县级城市空气和水质量综合排名等六项指标一起,都是全省第一。
“原来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现在我们在家门口每月也有近3000元工资,而且比在工业园区打工轻松多了。”作为际溪村发展见证者的外来媳妇李玉梅,对当地转型发展深有感触,逐渐认识到好山好水的价值。
际溪村是2013年省定贫困村,辖8个自然村1006人。当时整个村自有集体收入不到5万元。去年际溪村年游客接待量8万余人,通过带动农户土地流转、入股乡镇主导的旅游开发以及创业、就业等方式,实现户均增收5000多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0多万元。
近年来,以发展质量和群众获得感为检验绿色发展标尺,三明市加速“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探索,使产业发展得到提升,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更加宽阔,百姓获得感更足。
“一轮伐期后,官庄林场将以每亩13立方米的出材率兜底收购。以现有价值算,保底有600多万元收入。届时村民手中400元的林票就变成了近2000元。”沙县夏茂镇梨树村村支书曹声链说,林改新举措让村民可以“坐享收益”。
作为全国林改的发源地之一,三明在2019年底推出以“林票制”改革为核心的“林改4.0”方案,由国有林场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共同出资造林或合作经营现有森林,双方按投资份额制发、作为股份凭证的林票。持有林票的村民,可随时在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同时,国有林场承诺按年单利3%对林票进行兜底。
“林票可抵押、流转、继承、兑换,银行金融机构也会参与其中,缓解造林、护林中的资金难题。”刘小彦说,这一改革将综合解决林业难融资、林权难流转、资源难变现等难题,让林农可持续享有“绿色收益”。以梨树村为例,沙县农商银行目前还为该村授信5000万元,村民直接拿林票可进行抵押,最高可授信30万元。
通过一系列生态环保制度的改革创新探索,三明市打开了点“绿”成“金”的新空间。2016年以来,三明市获得的省级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资金连续全省第一。15亿元补偿金额有力促进了部分经济落后县区的生态环保和发展难题。
“近年来,三钢已通过排污权获得贷款3000万元;截至目前节约碳排放余额十多万吨,这些余额可进行交易,也可在急需时自用。”三钢集团生产能源管理控制中心能源管理科科长陈启彬说,在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下,绿色赋能帮助企业能够保持生产经营稳定性。
据北京林业大学专家测算,三明“绿色”资源有“三高”:森林资源资产价值高,达2823.16亿元;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高,森林生态系统每年为社会提供服务价值达2642.31亿元;“绿都”品牌价值高,在全国297个城市的中国“绿都”中综合评价居首位。
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守护和利用好绿水青山,就能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金山银山。绿色,可以点亮三明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