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咨询热线:

0598-8591900

联系我们Contact Us

三明林木网-景观苗木-花卉盆景
邮箱:59896898@qq.com
手机:
电话:0598-8591900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典型引路 这两张“富民票”见证福建三明点“绿

发布时间:2024-05-28 16:59 点击量:

  难量化、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四难”问题在过去很长时间阻碍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针对此,福建省三明市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推出林票、碳票,获得破解“四难”的阶段性突破,让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实现了点“绿”成金。

  “多栽杉和松,子孙不会穷。”在“中国绿都”——福建省三明市,至今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这是老祖宗留给三明人的,也是三明人今天用行动在印证的。

  不过,今日之栽树与往日不同。过去是栽树、砍树、卖树,而现在是栽树、护树、卖“票”。

  2019年11月23日,三明在“中国小吃之乡”沙县的高砂镇发出了全国首批林票,让集体林变成了“活银行”。

  2021年5月18日,三明在“美丽中国·深呼吸第一城”将乐县的常口村发出了全国首批林业碳票,让好“空气”变了现。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派驻常口村及党口联村党委杨云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分享了村民们的喜悦。视频里,拿到分红的村民们感叹:“村里的空气也能卖钱啦!”

  去年5月18日,在三明林业碳票首发仪式上,常口村领取了编号为“0000001”的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成为“中国碳票第一村”。

  这张碳票涉及常口村3197亩生态公益林,经第三方评估测算,监测期碳减排量12723吨。福建通海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4.0845万元购买了2723吨碳减排量,福建金森碳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森公司)以每吨10元的价格收储了1万吨碳减排量。

  “首批碳票的收益分配,是村民们商议后共同决定的。这次是以分红的方式把14万元收益发放给全体村民,每人150元。”电话那头,杨云这位“外来书记”也兴奋不已,“村里的另一片林子也已经过第三方评估测算,正等着交易呢!”

  说起这座“两山”学堂,得从1997年4月11日说起。那一天,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到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调研,他语重心长地嘱咐村民:“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勇当林业碳票交易的“吃螃蟹者”,就是常口村画好新时代“山水画”的一次尝试。

  什么是碳票?“就是林地林木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相当于森林进行碳汇交易的‘身份证’,林地林木所有权人可凭这一票据把空气变成资产,进行交易、收储、贷款。”金森公司高级工程师廖云华说。

  据三明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负责人姜家彬介绍,三明2010年就开始探索开展林业碳汇产品交易,主要通过人工经营提高森林固碳能力,再将经过核证签发的森林碳汇量转化为林业碳汇产品,借助碳排放权市场或自愿市场进行交易。

  作为全国唯一具有林业背景的上市林业碳汇开发服务公司,金森公司近年来不断“收碳”。“截至今年8月,公司开发的林业碳票项目面积已达10.08万亩,碳票项目储备有5万亩。”廖云华介绍,“除了收储常口村的碳票,我们还为常口村编制了《净零碳排放乡村试点建设方案》。”

  这也是福建全省首个净零碳排放乡村建设项目。“我们要在习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把村里践行‘两山’理念的故事‘装’进学堂里,打造一个鲜活的‘两山’教育实践基地。”杨云说。

  去年4月2日,全国首笔林票在沙县落地。兴业银行三明分行向沙县林农杨孙忠发放了149万元林票,支持其购买苗木扩大生产。

  在沙县最先进行林权股份制改革的西霞村,村支书陆吴盛告诉记者,分山到户后,每家林农经营面积仅三五十亩,且不集中连片,林权碎片化严重。对于这种小额林权,银行不敢贷,林农缺资金,再加上缺技术、缺管理,导致林分质量下降。好多林农开始外出做小吃生意,林地渐渐抛了荒。

  为了止住抛荒失管的现象,沙县尝试推出了“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盈、收益共享”的林业“四共一体”合作模式,鼓励乡镇、村民小组等与国有林场合作,进行专业化联营造林。但推广过程中,林农的积极性并不高。他们只知道自家的林子参与了合作,但是值多少钱、何时分到手,心里没有数。

  沙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赵荣儿告诉记者,林票是村民在国有林场与村集体联营山场中的股权收益凭证,可流转、可质押、可兑现,国有林场承诺按年单利3%予以兜底回购。

  如此一来,林农原本要等到二三十年砍伐后才能一次性兑现的造林收益,变成了随时可兑现。无疑,这给林农吃下了“定心丸”。

  一场以“合作经营、量化权益、市场交易、保底分红”为主的林票制度改革在三明渐渐推广开来。

  但问题总是与改革相伴而来。随着林权市场流转日趋活跃,登记业务需求大幅增长,一些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渐渐浮出水面。

  “因历史林权登记数据权属交叉、林权登记数据与其他地类重叠、林权管理基础数据相对薄弱等,出现了图数不一致、一地多证、‘一女嫁二夫’等情况,也引发了一些纠纷。比如,因为林地亩数不符,承包者砍伐后亏了本;村委会公示的林地面积与实际不符,中标者时要重新签订合同等等。”三明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林忠庆坦言。

  本着“图、属、档”信息一致的目标,三明将这些问题分为五类,一一对症施策。数据不完整的,补齐缺项、完善档案;数据不准确的,校准精度、修正误差;数据不一致的,严格比对、统一数据;权属重叠和边界不吻合的,核查权属、明晰界线;林田重叠的,核实现状、调整地类。

  据沙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黄腾飞介绍,在这五类问题中,权属重叠和林田冲突最让人头疼。

  为了厘清林与田,三明先是通过将林权登记、永久基本农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矢量数据套合,又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对林权证范围内存在永久基本农田的地块进行了逐个核查。

  同时,三明将林权权籍勘验调查这一化解纠纷的关键环节前移到林地发包之前,建立调查质量监督机制,成立了林权纠纷联合调处工作组、权籍勘验调查小组,并增强乡镇自然资源所登记队伍,为林农提供全流程、全免费的登记和勘验服务。

  现在,权籍调查最快两天就能提交报告。今年以来,三明已为林农林企减免勘验及登记费用569.64万元,大大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林权更明晰了。

  在沙县林权类不动产登记窗口,记者看到了一段从“绿本本”到“红本本”的变迁。过去,林农领的是绿色林权证,证载内容以造林年度、林班、树种等林业管理为主,宗地面积是根据手绘的林地“格子图”计算出来的。现在,林农拿到的是红色不动产权证,不论是土地的界址、四至、权属,还是林业管理内容,都清清楚楚。

  林权一清,林票更火。截至目前,三明已解决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3.2万个,共办理林权类不动产登记2.24万件。全市共有193个村开展了林票探索,涉及林地12.4万亩,惠及村民1.44万户、6.06万人,所在村村集体每年都可增加收入5万元以上。

  “林票加‘红本’,一个也不能少!有‘红本’才能有林票,林权明晰是收益的保障。如果说‘林票’是收益的‘枝和叶’,那么不动产权证就是林票价值实现的‘茎和根’。”林忠庆对此深有感触。

  在沙县,林权地籍调查人员的平板电脑里都装有这样一款 App:打开它,利用影像图生成的3D影像模型便跃然眼前,地形地貌一目了然,林权宗地图、生态红线图、“三调”成果也可随时调取叠加。

  “不仅如此,还可以现场采集界址点、林权属性因子及指界照片、视频等重要资料,并无缝对接我们的登记系统。”黄腾飞一边演示一边说,“既方便了林农、林企核实权属界线,也大大提高了登记效率。”

  这是沙县在全市试点开展数字化林权地籍调查的成果,也是三明探索数字化林权登记的一个缩影。

  林权登记与林业管理犹如鸟之两翼,不可偏废。为了畅通工作链条,三明市自然资源局与市林业局还联合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在市域范围内织就了一张林权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实时互通共享的庞大工作网。

  “这些数字化探索,在提高效率、减少群众奔波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的新时代林改更有底气、更顺畅!”林忠庆说。

  在建宁,新兴的碳票改革已经拥有“看得见”的“动态碳票库”。这是建宁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侯小艳和她原为县林业局副局长的丈夫碰撞出的“火花”。

  在侯小艳眼中,“动态碳票库”就是用“一张图”管理碳票宗地图,用“一本账”管理碳票宗地信息。打开这个库,碳票项目在哪里,涉及多少林地,关乎哪些林农,一目了然。

  “我们也在积极打造碳汇‘一张图’。”将乐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陈起强说,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利用林权共享信息平台,在日常受理林权转移业务过程中增加了提醒功能,及时将已有碳汇核证(备案)信息录入不动产登记系统。

  “把两票信息装进产权证,确保‘票证合一’,有利于自然资源部门与林业部门利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动态监管,也可以为两票发行交易保驾护航。”三明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陈力夫表示。

  去年3月,习在福建考察时指出,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很有意义,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今年9月26日,福建省首个区域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揭牌。这是三明进一步完善林权、林票、林业碳汇等交易机制的需要,也是三明将林票、碳票推向全国迈出的新步伐。不仅如此,在新时代林改路上,三明还在发展全域森林康养。

  福建省林业局领导赴政和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开展“五级联创”活动福建省林业局领导赴试验中心开展工作调研福建多措并举除治互花米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