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林木网-景观苗木-花卉盆景
邮箱:59896898@qq.com
手机:
电话:0598-8591900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
年农历十月初四,在塘背这片红土地上,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武装暴动。张赤男、罗铭等人领导塘背村余农民,在红军一个连的策应下,包围了当地土豪的住宅和反动武装驻地,捉获罗志老、罗昆杨等土豪,缴获步,子弹数百发,没收土豪劣绅的粮食、田地等财产,分给贫苦农民,还成立了乡苏维埃政府。为庆祝暴动成功,塘背群众把每年十月初四定为“暴动节”。
峥嵘岁月里,塘背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从1930年到1932年,在这个不足10平方千米的小山村里,与敌作战109次,房屋被烧、家园被毁就重新再建,革命红旗始终不曾倒下。1932年到1934年,塘背人民更是积极参军参战,努力生产,支援前线。塘背村新、老赤卫队员均编入红军队伍,参加历次反“围剿”战斗,幸存者参加长征。当年的儿童团团长罗洪标也一起参加红军,后来成长为共和国开国少将。新中国成立后,塘背村被设为国务院11个农村国家级固定观察点之一,也是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走进村口,扑面而来的是盎然的绿意。山是明净的,水是温润的。漫山的毛竹林,一如盛夏般葱郁。宽敞的水泥路穿村而过,犹如飘带缠绕山间。路边田野种着许多作物,红红的番芋花展颜欢笑,玉米从茎叶间探出头,稻穗沉甸甸地弯下腰,百香果爬满藤架,槟榔芋的叶片大如伞盖、一陇陇硕大的烤烟、一畦畦整齐的蔬菜……这片广袤的田野,丰饶而迷人!
突然,风儿送来一阵清香。原来,附近植有大片桂花苗木。“桂子开花,十里飘香”,果然不假!据说,村里的绿化苗木数量居全县第一,品种主要有桂花树、罗汉松、红豆杉等。今年的苗木销售业绩颇佳,目前已销出十余万株,主要销往浙江、河北雄安新区等地。不远处,竖着块牌子,上书“百绿现代农业公司”。驻足观望,见几位妇女正在田里采摘瓜果。紫莹莹的茄子长而大,台湾胡瓜短而粗,新品黄瓜嫩绿诱人。经主人同意,我们每人摘了根小黄瓜,用清水洗洗,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鲜、脆!
沿着盘旋回转的山路,来到石门溪水库。这是由国家烟草总公司援建的,可灌溉下游8950亩农田,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站在水库大坝上,蓝天高远,山峰起伏,绵延成一幅恢弘的画卷。万亩山林一派生机盎然,山风掀起阵阵松涛,带来古木的沉香。置身于这天然氧吧,不禁浑然忘我。
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了勤劳智慧的塘背人民。据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介绍,塘背1976年就开始分田到户,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当年,塘背还成立了福建省第一个经济合作社。改革的春风,唤醒了乡亲们致富的梦想。八十年代初,塘背村民开始种植食用菌菇。九十年代,全村改种西瓜。瓜熟季节,每天需20多辆东风车运输,销往广东一带。之后,塘背人又率全县之先种植烤烟。党的十八大以来,原本出门打工的塘背人纷纷返乡,在各级党政和老促会的支持、帮助下,种起了百香果、柑橘、油桃等,面积达一千多亩。在塘背村民的带动下,全镇人民纷纷鼓足干劲,大力种植果树6000余亩,每亩产值近千元,纯利润约占40%。
当地还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水产品主要是四大家鱼——草鱼、鲢鱼、鲤鱼、鳙鱼,还有澳洲小龙虾。业主罗养伟说,这些小龙虾都是吃水草长大的,属生态养殖,很受市场欢迎。塘背的加工业发展也很不错。其中,塘背老酒是典型的代表,加工厂、外销、电商一条龙。村里家家户户都酿酒,以每户500斤计,每年产量就有40多万斤,数量颇为可观。
数十年来,塘背人发扬敢闯敢拼的精神,洒下滴滴汗水,把一捧捧红土化为金灿灿的希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市场经济更是开拓了乡亲们的视野,他们学技术、建公司、开工厂,成立了塘背生猪合作社、塘背花卉苗木合作社以及塘背蔬菜合作社等,用勤劳和智慧建设家乡,沿着绿色发展之路向全面小康迈进。
塘背这片光荣的土地,以其厚重的红色文化、丰富的生态文化,为自己打造了一张崭新的名片。在“红”与“绿”的交相辉映下,塘背村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生机勃勃!(文/范晓莲,图/雪莲花、采风群文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