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咨询热线:

0598-8591900

联系我们Contact Us

三明林木网-景观苗木-花卉盆景
邮箱:59896898@qq.com
手机:
电话:0598-8591900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三明大田大田:全民护河碧水清流入画来

发布时间:2024-06-30 22:49 点击量:

  盛夏的桃源溪,水清岸绿,碧波荡漾。“河里的垃圾没了,水变清了,小时候的桃源溪又回来了。”这些年,三明大田县桃源镇桃新村村民陈月珠,切身感受到了桃源溪的喜人变化。

  改变的不仅是桃源溪。如今漫步于大田县城乡大地,蓝天白云绕青山、河岸苍翠抱绿水,秀美景致处处可见。

  看得见的变化背后,离不开“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这句重要嘱托。多年来,大田县着力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不断创新河道治理模式,持续完善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7月18日,一阵夏雨过后,大田县前坪乡川石矿区公园显得格外绿意盎然:凉亭内,几位老人拉着家常;草地上,三五孩童嬉戏打闹,呈现出一幅惬意的农家生活画卷。

  谁能想到,如此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年开矿历史的矿区。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由于矿产资源粗放式开发,造成了矿山水土流失严重,川石村甚至邻近几个村的道路都是泥泞不堪,群众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经过治理,现在矿区公园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公园在县道边上,很多过往车辆时常特地停下,到公园溜达一圈,看看美景。”在矿区公园边经营小卖铺的村民张新琴笑言。

  大田县是福建省重要矿产地和全国首批百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矿区生态环境问题随之而来,让荒山披“绿装”、矿山变公园,是其坚持标本兼治、精准施策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2年,大田县被列为全省二类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在中央修复资金支持下,构建起“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治理模式,并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原则进行矿山治理。同时,将矿山水土流失治理与土地综合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废弃矿山逐步建成现代农业园、工业园、光伏园、公园。

  福建省创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福建银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均位于前坪、均溪和太华三个乡镇接合部的银顶格——川石矿山生态治理修复区。眼下,创辉农业公司的育雏区、产蛋区和有机肥加工区均已建成投产,存栏蛋鸡40万羽,年产无公害鸡蛋7300吨;银顶农业公司建成生猪全产业链一体化设施,存栏母种猪1200多头、公种猪200头,已出栏种猪7000多头、育肥猪2万多头,既发展了产业,也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久久为功,成效颇丰。大田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郑建生介绍,2012年以来,县里累计投入5.1亿元进行矿山治理,矿山恢复治理率从2012年到2017年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全县矿山面积也从2011年的3.45万亩下降至0.14万亩。

  巡查河道,拍照上传……7月17日,大田县均溪镇河道专管员范瑞堂像往日一样,到均溪河段开展日常巡河工作。巡河7年,他亲眼见证了均溪河的点滴变化:“现在的均溪河,水清岸绿,生态好,河里、岸边时常可见白鹭、水鸭的身影。”

  在大田县,像范瑞堂这样的河道专管员共有269名。而聘请河道专管员,正是大田县推动河长制工作的缩影。

  2009年,大田县率先在全省探索实行河长制,积极建立河长制、生态综合执法、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机制,并提出“污在水中、源在岸上、根子在人”治水理念,着力打好治水攻坚战,水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创新生态综合管护模式,已成立14支生态综合管护队;实施石牌、桃源、吴山、太华、建设等乡(镇)河长办标准化建设工作,将巡河系统接入市河长制指挥管理系统平台;全面开展小流域、农村生活污水、规模养殖污染、河湖水环境、农村小水电等五项攻坚行动,完成154 座小水电生态下泄流量设施改造工作,并接入省环保监测平台,电站下泄流量数据合格电站达100%;发挥县法院驻县河长办法官工作室、检察院驻县河长办检察联络室作用,畅通行刑衔接障碍……这些年,大田县着力打造河(湖)长制升级版。

  “县里还聘请政协委员担任河长,并发动老党员、老干部、青年团员、社会志愿者等社会群体一起加入巡河护河活动。” 大田县水利局副局长、县河长办专职副主任余育建介绍。

  2018年,大田县河长制工作被列为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优秀案例。2021年5月,大田县参与起草的福建省《河(湖)长制工作管理规范》发布实施,为全省河(湖)长制管理提供运行和考核的评价准则和依据。

  水域治理显成效,碧水清流入画来。如今,大田县22个乡镇交界断面水质全部达Ⅲ类标准及以上,闽湖国控高才断面水质稳定在Ⅰ-Ⅱ类,城区及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Ⅲ类水质达标率100%,初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大田县桃源睡眠森林康养基地位于赤头坂国有林场境内,森林覆盖率达96%,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1万个以上,被誉为“天然氧吧”。炎炎夏日,这里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前来消暑度假,切身感受“森林+医养结合”的康养模式。

  “这儿不仅有森林漫步、森林太极等康养课程,还有果蔬采摘、农家体验等休闲区供孩子体验,真不错!”提起一家子在桃源睡眠森林康养基地的体验,游客陈光伟赞不绝口。

  桃源睡眠森林康养基地负责人范昌明介绍:“今年7月以来,基地已接待游客1200余人,其中亲子游群占大多数。”

  湖美乡立足红色抗战文化,依托七星湖景区打造高才红色小镇,建设环湖自行车道、湖上瀑布等网红旅游打卡点,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着力打造城区的后花园。(陈德传 摄)

  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大田县着力推动康养与森林、文旅、医养、体育等产业融合,打造森林康养旅游区。2020年11月,大田县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目前,全县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2家,省级森林康养小镇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4个,市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五星级森林人家2家,森林康养示范点8个。去年,全县森林康养基地营业额达2.28亿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林资源优越,如何更好地成为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近年来,大田县推进林权登记管理机制、林业金融、林票制度、林业碳票制度、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等六大方面改革创新,奋力实现山林活、产业兴、百姓富。

  与此同时,积极推广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大户等新型林业经营模式,目前已培育林下经济产业经营主体327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县拥有林下套种三明市特色道地药材金线莲、草珊瑚、茯苓、厚朴等中药材2200亩;流转林地使用权,发展鸡禽、肉羊、牛、中华蜂等规模养殖,走“以林养牧、以牧促林”的致富道路,已完成林下养殖面积6.55万亩。

  “今年以来,全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30.74万亩,实现产值4.05亿元。”大田县林业局林业产权服务中心主任范成垚介绍。